文华学院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做好我院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工作,构筑优势学科专业,促进我院人才培养持续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努力实现学院十年发展建设规划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1.选准重点建设方向。
突出专业的一个方向或者专业的一个方面,这个方向要具有先进性,朝一流方向发展;具有独特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学院集中有限的资源,重点投资,重点建设。
2.要有明确的岗位需求。
特色学科专业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了解社会发展需求和同类学校学科专业的发展状况,把握比较优势,在社会需求上能找到大量的对应就业岗位。
3.要实现校企、校地合作。
特色学科专业要深入企业、事业单位,与企业、行业和地方政府合作,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4.要建设优势明显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5.要有特色的课程和实践基地。
特色学科学专业要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把握发展前沿。
二、总体目标
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引导重点建设的特色学科专业在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实现以下目标:
1.建设一批在国内同类高校领先、具有国内影响的特色专业。
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要求,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建设6个左右在全国同层次同类专业中具有领先优势、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本科特色专业。
2.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建设一批校企合作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特色专业毕业生知识应用能力较强,就业竞争力处于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创新创业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突出。
3.形成富有弹性、充满活力的人才培养机制。
学院基本建立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个性化教育全面实施,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在课程设置上,既注重给予学生足够的学科知识,又强调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使毕业生既能直接就业,又不缺乏发展后劲
4.形成一系列优秀教学成果和优质教学资源。
每个特色专业拥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和结构完善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培育一批教学研究成果,建成一批优质的课程、教材、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并实现开放共享。
三、建设内容
1.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
确立面向经济发展、市场、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导向,引入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制定,建立以校企合作为基本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形成专业、课程与岗位深度融合、教学内容与技术技能培养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理论课程、实践环节和创新创业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2.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程内容要充分反映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减少陈旧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深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革学业评价方式,建立阶段性、形成性学业评价体系并取得实效;
3.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形成一支了解企业、社会需要、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在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稳定在50%以上;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具有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在兼职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兼职教师比例不低于专任教师的25%。改革学校和教师的绩效考核机制,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作为考核评价重要内容,激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
4.改革实践教学,建设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整合专业实验室,建成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实验教学平台;建立学生到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建立专业、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5.发挥推广和示范作用。
通过改革和建设,培养一批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并集成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形成该专业建设内容的相关参考规范,发挥推广和示范作用。
6.实施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与企业共建实践课程,实行联合培养。实现与行业、企业、政府等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任务。学生在企业按照培养计划要求独立完成指定课题,毕业设计(论文)在校外的企业或研究机构完成,论文的选题及所应用的技术设备都与工业和经济紧密相关。
四、特色学科专业的评选程序
1.各学部应在现有专业中,根据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建设任务进行认真遴选,填写《文华学院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申报书》。
2.学院根据申报情况,组织院学术委员会、外聘专家进行评审,经院长办公会议最终确定院级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专业。
五、管理办法与建设措施
1.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工作由学院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组织和领导,教务处负责管理,主要负责特色学科专业的遴选、评估、验收和有关建设与管理工作。
2.学院设立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工程专项经费,对院级特色学科专业予以资助。
3.立项建设的特色学科专业要明确专业建设目标,理清专业建设思路和定位,切实制定和完善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保证按期达到建设的预期目标。
4.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实行专业负责人负责制。专业负责人负责主持制订特色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落实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
5.根据教育部与省教育厅安排,学校将从院级特色学科专业中推荐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专业和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
六、检查与验收
1.院级特色学科专业的建设期限为3年,学院将对建设情况进行中期检查与结题验收;检查验收以《文华学院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申报书》上的有关内容为主要依据,实行量化考核,主要检查建设方案的执行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教学改革研究与教学成果情况和人才培养质量情况等方面。
2.建立特色学科专业准入与退出机制,实行专业预警,对中期检查未达标的学科专业限期整改,并进行第二轮中期检查,仍未达标的学科专业撤消其特色专业称号,停拨建设经费;对其他学科专业进行实时监测,学科专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及时组织立项评审,通过评审的学科专业增补进入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立项范围,提供建设经费。
附件:1.文华学院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申报书
2.特色学科专业建设论证报告
3.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方案(立项后编制)
文 华 学 院
2015年3月4日
文华学院院长办公室 2015年3月4日印发
共印40份
附件1:
文华学院特色学科专业建设
申 报 书
学 部 名 称 (盖 章)
专 业 名 称
专 业 代 码
填 报 日 期
教务处 制
2015年3月
填 写 说 明
1. 申报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所在学部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 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3. 申报书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
填 报 日 期
一、简表
专业名称 |
| 修业年限 |
|
专业代码 |
| 学位授予 门类 |
|
本专业设置时间 |
| 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 |
|
首届毕业生时间 |
|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 |
|
学校近3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万元) |
|
项目负责人及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
姓 名 |
| 性 别 |
| 出生年月 |
|
学 位 |
| 学 历 |
| 所学专业 |
|
毕业院校 |
| 职 称 |
| 职 务 |
|
所在学校通讯地址 |
|
电 话 | 办公: 手机: |
电子信箱 |
| 邮政编码 |
|
师资结构 (数据统计到2014年底) | 教师姓名 | 年龄 | 学历 | 专业方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专业获省及省以上有关奖励、立项建设情况 |
| 项目名称 | 时间 | 等级 | 授予部门 (审核盖章) |
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 |
|
|
|
|
教学成果奖 |
|
|
|
|
课程与教材 |
|
|
|
|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实训基地 |
|
|
|
|
教学改革项目 |
|
|
|
|
其他 |
|
|
|
|
|
|
|
|
|
|
|
|
|
|
|
|
|
二、建设目标、思路、 方案及成果预测
2.1 特色的体现与标志 (可另附页) |
2.2建设目标与思路 (可另附页) |
2.3 方案及成果预测 (可另附页) |
三、基础与改革
3.1 教学基础(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教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评价等内容) (可另附页) |
3.1 教学基础(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教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评价等内容) (可另附页) |
3.2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制度、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等方面内容) (可另附页) |
四、建设保障
4.1学校的支持保障措施
4.2经费预算表
序 号 | 支出科目 (含配套经费) | 金额 (元) | 计算根据及理由 |
1. |
|
|
|
2. |
|
|
|
3. |
|
|
|
4. |
|
|
|
5. |
|
|
|
6. |
|
|
|
7. |
|
|
|
8. |
|
|
|
合计 |
|
|
五、学校学术委员会意见
六、学校审核、推荐意见
附件2:
特色专业建设论证报告
一、概述
(一)本专业设置背景
(二)国内同类专业发展概况
(三)本专业的特色、优势和软硬件设施等办学条件
1、课程体系建设的特色
2、课程群定位的特色
3、课程建设的特色
4、教学管理的特色
5、人才培养特色
二、社会需求分析
三、建设方案论证
1、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2、专业服务面向定位
3、本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4、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及核心课程
5、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及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构建
6、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6、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及核心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
论证专家主要意见:
附件3:
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建设目标
(一)建立并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三)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建立并完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五)建设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
(六)建设专业特色教材。
(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特色专业建设总体规划
(二)准确定位,特色鲜明,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总体方案
(三)通过课群建设带动专业课程建设,突出专业特色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
(五)师资队伍建设
(六)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七)深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支持与保障
(一)教学基础支持与保障。
1、师资队伍
2、教学条件
4、实践实习基地
5、校企合作建设
6、人才培养质量成果及社会评价
(二)教学管理制度支持与保障
(三)建设项目计划
(四)资金投入预算
五、学部学科专业特色建设领导小组
六、建设进度及时间安排
2015-2017年三年建设期内的年度工作任务安排:
七、预期成果(含主要成果和特色)
八、主要特色和创新